研究生教育
一、总体介绍
中山大学哲学系设立于1924年,为中山大学创建之初最早培植的学系之一,著名学者冯友兰、李达、吴康、朱谦之、周辅成、罗克汀、马采等都曾为她的成长浇灌了血汗。目前该系58名教师中有教授28人。其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首席专家3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4人、中山大学“岭南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多名。
哲学系一级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八个二级学科,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生,所有研究生均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广州)学习和生活,研究生的培养按照中山大学的研究生院相关规定执行。
哲学系以“培养人类哲学精神的承担者与体现者”为目标,以“尊德问学”为系风,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性价值观和综合能力。我系的课程设置及教材采用,具有国际化视野。在研究生层次,实行“硕博连读”制度,强调学术传承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该系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常聘师资中有数位来自法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近年还有来自德国、美国、瑞典、丹麦、芬兰等国的教授担任专聘教师,定期为研究生进行学术讲座。现在每年都有研究生赴香港、台湾等地名校以及国外著名大学交流学习。
在研究生奖助方面,该系除国家助学贷款及学校的奖助金之外,还设有系友捐赠的奖助基金如“昌盛奖学金”、“爱智基金”。另外,一些学术机构还在各专业设有专项奖助金,如 “中华儒道奖学金”、“道风奖学金”、“法鼓人文奖学金”、“ 恩福奖学金”等,资助在读优秀研究生。
在就业前景方面,该系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是到高校、党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从事哲学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到国家党政机关、高校、宣传文化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工作。
二、逻辑学专业设置
博士主要招生方向
数理逻辑、非经典逻辑(含归纳逻辑和语言逻辑)、人工智能逻辑、逻辑学的认知基础、非形式逻辑、法律逻辑、逻辑学史
硕士主要招生方向
非经典逻辑(含语言逻辑)、归纳逻辑、逻辑哲学、非形式逻辑(含法律逻辑)、数理逻辑、人工智能逻辑、逻辑史
文章来源:研究生概况 | 中山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