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专业介绍
一、专业基本信息
1. 专业定位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有效性的一门学科。哲学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尊德、问学、笃行”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发展培养探索理性思维、研究推理规律、推动跨学科发展的文理兼备型人才。
2. 培养目标
逻辑学专业培养学生扎实的逻辑学基础、严格的推理能力、广阔的学科视野,使其能成长为逻辑学领域的专业学术型人才,或在哲学、数学、计算机、心理学、法律等领域运用逻辑方法解决各类专业问题的实践型人才。
3. 培养规格
逻辑学专业修业年限4年,按培养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哲学学士学位。学生须了解逻辑学领域基本问题,掌握逻辑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具备严密的思维和推理能力;具备概念分析和建构有效论证的能力;具备识别、纠正和反思逻辑谬误的能力;了解逻辑学与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交叉联系及前沿发展动态;具备在跨学科条件下进行问题界定、抽象建模并以逻辑方法加于解决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4. 课程体系
哲学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专业实践课组成。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课和核心课。基础课涉及:素朴集合论、数理逻辑导论、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程序设计等课程;核心课涉及:分析哲学、哲学逻辑、非形式逻辑、概率与理性选择、模态逻辑、计算理论导论、证明论等课程。专业选修课涉及认知科学导论、科学哲学、法律逻辑、西方哲学史、博弈论、人工智能原理、逻辑与社会选择、先秦逻辑导论、悖论导引、文化与认知等课程。专业实践课涉及:分析性写作、社会实践、学术拓展等课程。
5. 师资队伍
哲学系目前专任师资队伍63人均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35人占55%,副教授27人占42%,博导48人占76%。教师骨干力量中包括一批国家级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大学教学名师以及各类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绝大多数教师有海外学习、合作科研和学术交流经历。
6. 教学条件
哲学系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有独栋的教学科研大楼,含课室、会议厅、多功能活动厅、资料室、教师办公室等学习工作空间;各项信息化教学科研软硬件设备齐全。
二、其他重要信息
1. 中山大学逻辑学专业于2021年入选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哲学学科获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逻辑学专业为基地支撑专业之一。
2.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为逻辑学专业提供相应教学科研支撑。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每年1月14日确定为“世界逻辑日”,以此提请跨学科科学界和广大公众关注逻辑的思想史、概念意义和实际影响。
文章来源:本科概况 | 中山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