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鹏飞、熊卫 | Awareness as Potential for Knowledge

发布人:刘惠兴

论文标题和链接 

Awareness as Potential for Knowledge

DOI: https://doi.org/10.1007/s10992-022-09684-2 

作者简介

宋鹏飞博士为一作,其导师熊卫教授为通讯作者。

  • 宋鹏飞,在中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于2022年8月入职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2020年在法国图卢兹信息研究所留学一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篇,其中2篇发表在AHCI或SCI收录的重要的学术刊物上,2篇发表在重要的学术会议上。主要研究领域为非经典逻辑。
  • 熊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南粤优秀教师,中国逻辑学会归纳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逻辑学会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入选2020、2021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要研究领域为非经典逻辑、归纳逻辑、理性选择和博弈论及其在哲学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

摘要

With the idea of analyzing awareness as potential for knowledge, we propose a novel semantics for awareness logic. Expressivities of languages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modalities for this semantics are investigated. We explore the properties of our semantics and compare our model with Fagin & Halpern model and the model by Heifetz et al. in partitional settings. A series of equivalence results are established from the comparison. Finally, we provide two axiomatizations for implicit knowledge and explicit knowledge, respectively, and prove soundness and completeness for them.

成果简介

觉知(awareness)的形式化研究是认知逻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是一个交叉性的研究课题,涉及逻辑学、认识论、人工智能等领域。目前有关研究不能刻画觉知和知识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为认知逻辑的基础概念——命题觉知提出了一个新的哲学解释,并给出了相应的形式语义——双层划分模型。这一解释和形式语义创新性地将觉知分析为潜在的知识,即主体知道自己以某种方式即将获得的知识。它不仅符合直观,也为命题觉知提供了一种分析的研究方法,帮助我们理解主体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觉知这一现象。

在技术层面,论文在新的语义模型中对比了包含不同模态词组合的形式语言的表达力,给出了表达力层级图。我们还将双层划分模型分别与Fagin & Halpern的一般觉知模型及Heifetz等人提出的基于lattice的纯语义模型进行比较,建立了基于命题可满足性的模型等价关系并给出等价关系成立的条件。这一系列等价关系为双层划分模型提供了合理的辩护。最后,本文给出显知识和隐知识两个公理系统,证明了它们的可靠性和完全性。

本成果将在哲学逻辑、形式的认识论、人工智能逻辑等领域产生影响。